当前位置:首页
> 部门资讯 > 工作动态

岁月映初心 薪火永相传

发布日期:2024-10-22 08:42 [ ] 浏览次数:

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盐城珍禽保护区)的这片土地上,传颂着一个真实的故事:1986年,东北女孩徐秀娟,从千里之外的齐齐哈尔来到黄海滩涂,为了湿地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为了救助两只飞失的天鹅,不幸溺水牺牲,年仅23岁。她用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青春形态,向我们诠释了一个人精神可以达到的高度和生命存在的价值。她的人生定格在永恒的岁月,她的精神在其所钟爱的事业中延续,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今年是徐秀娟烈士诞辰60周年,盐城珍禽保护区建区40周年。在徐秀娟烈士精神的感召下,那些平凡的个人与群体在不平凡的事业中,依然迸发出精神力量,他们用青春与汗水勾勒出亮丽的生态底色,续写着新时代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

传承精神慰英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城市繁华,扎根滩涂几十年如一日。他们追寻着烈士的足迹,守护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让天更蓝,让湿地更美,让丹顶鹤飞得更高”,他们被称为“湿地守护者”,盐城珍禽保护区鸟类研究中心负责人陈卫华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是陈卫华在保护区工作的第33年。在这里,他当过检票员、做过会计、再到保育员,这些岗位经历看起来是那样平凡,既没有轰轰烈烈的惊天壮举,也没有感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在点滴过往中践行忠诚誓言。

2005年春天,珍禽驯养场的会议室沉浸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之中。这年孵化出来12只雏鹤,打破了越冬地丹顶鹤繁育的历史记录。“育雏任务交给谁好呢?”领导喃喃自语。虽然保护区人不怕吃苦,但他们知道参与育雏工作意味着至少半年不能回家,而且这年雏鹤数量多,承担的压力更大,想到这些大家不禁有些犹豫,会场出奇的安静。

“我来试试吧!”这时角落里传来陈卫华低沉的声音。从这年以后,每到繁育季,他都主动请战,全身心地扑在育雏工作中。雏鹤病了,他白天寻医问药,晚上彻夜陪伴;雏鹤死亡,他情绪低迷,但很快又振作精神。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他无怨无悔一干就是20年。

从2018年起,盐城珍禽保护区丹顶鹤繁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孵化和育雏成功率均达100%,2023年更是一举育成丹顶鹤56只。陈卫华因此被省委宣传部、省环保厅评选为“江苏省生态文明使者”,媒体记者由衷敬佩地称他为“鹤语者”。

如今,50多岁的陈卫华虽然经历过大大小小多次采访,可每当面对镜头时,他仍会显得羞涩和局促。这个年纪的他始终不理解社会上的“追星”现象,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一直在追着一颗星,因为徐秀娟烈士精神早已成为他的信仰。

“金字招牌”成色足

随着保护区“生态守护者”的队伍不断壮大,陈卫华身边的年轻身影越来越多,而新的生态修复技术也让湿地保护焕发新的生机。

“这两年,保护区开展了好多大型生态修复工程,核心区现在修复面积有7万多亩,缓冲区有31万余亩,实验区就更多了。”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东台管理站站长安玉亭说,“像我们前面这个区域,就是碱蓬的修复项目。碱蓬是丹顶鹤、黑嘴鸥等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每年有大批黑嘴鸥在这里繁育,目前碱蓬是湿地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成果,到了秋季,它的红色海洋会成为盐城湿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现在,生态修复区内碱蓬已经开始呈现紫红色,远远望去开始有“红地毯”的态势。谈起保护区里的生物种类,安玉亭如数家珍,丹顶鹤、白头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麋鹿……近年来,盐城珍禽保护区生物圈范围逐渐扩大,生物量持续上升,生态系统日趋完善,区内有各类动物1855种,高等植物697种。生态好不好,鸟儿会用翅膀来“投票”,湿地上生生不息、迁徙鸟类南来北往的景象,已经给出答案。

想要保护好湿地,还要做好调研、做好监测。如今,保护区的年轻人沿着徐秀娟的足迹深入核心区,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海边泥滩步行数公里,去追寻鸟类的行踪,保障候鸟的安全栖息。多年守护,保护区年轻的“生态卫士”们熟知那里的每一个生灵,天空中的飞鸟,远远望一眼,就能大致分辨出种类,一台望远镜,成了他们和鸟儿沟通的渠道。

建区40年来,在一代代人的守护下,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盐城黄海湿地生态系统,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1992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1999年,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涉禽迁飞网络”成员;

——2002年,被列入“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2006年,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关系”成员;

——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被正式纳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遗产的空白;

——2024年,中国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盐城湿地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竞逐“碳”路急先锋

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生态环保卫士,怀着对自然的向往、对生命的敬畏,一点点摸索出丹顶鹤等珍禽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之道。

依托资源禀赋,勇当“碳路先锋”。2023年9月,在厦门大学陈鹭真教授团队的技术支撑和大力支持下,盐城珍禽保护区跟腾讯碳中和实验室顺利完成中国首单滨海盐沼生态修复项目蓝碳生态系统碳汇意向认购签约,今年6月份再次签订第二笔盐沼碳汇交易,累计挂网销售二氧化碳减排量达31305吨,为全球滨海湿地盐沼蓝碳交易提供了样本。

今年7月15日,盐城珍禽保护区与亭湖区人民检察院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签约盐城滨海盐沼生态修复碳汇项目(二期)556吨蓝色碳汇,用于对李某某、梁某某等人在沿海滩涂破坏生态环境资源造成损害的替代性修复。该认购系全国首单“司法+盐沼+蓝碳”交易……

“这是我国海洋领域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有效探索。”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陈鹭真表示,盐城珍禽保护区作为我国最大的滩涂湿地保护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中国境内最大的野生丹顶鹤越冬种群以及众多珍稀濒危保护动物的栖息地。滨海盐沼生态修复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碳汇功能,而且承担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些项目落户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凸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成效,对于减缓气候变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徐秀娟烈士未竟的生态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徐秀娟烈士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保护区陆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生态卫士和劳动模范,取得了一个个金光闪闪的国际招牌。“绿色必将成为美丽中国最深沉的底色,生态文明的种子必将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陈志洲说,“我们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将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盐城珍禽保护区将永远继承和弘扬徐秀娟烈士精神,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以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昂首阔步,一往无前。

来源:市文广旅局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