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迁来啦!七月末的条子泥,天空中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随着大批黑尾塍鹬作为“先头部队”翩然降落,湿地正式拉开了一年一度的“候鸟秋季迁徙”大幕。
黑尾塍鹬(学名:Limosalimosa)是中型涉禽,体长36-44厘米。是鸻形目丘鹬科塍鹬属的中型涉禽,嘴、脚、颈皆较长,是一种细高而鲜艳的鸟类,嘴长而直微向上翘,尖端较钝、黑色,基部肉色。喜欢集群飞行,因流线型的身体和细长的飞羽,让它们具备了极灵活的飞翔本领,被誉为湿地“舞者”。黑尾塍鹬悠然降临于条子泥湿地,在此停歇、聚集并尽情觅食,为即将开启的南迁之旅积攒能量。滩涂上的各类贝类、螺类以及螃蟹等无脊椎动物,还有那些被潮水裹挟而来却未能及时撤回的小鱼,长时间飞行后的黑尾塍鹬在此大快朵颐。
条子泥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中心节点,每年秋冬季,雁鸭类、鸻鹬等数十万候鸟在此中转停息,补充能量,调整羽翼,再踏上南迁越冬的征程。独特的潮间带滩涂地貌——涨潮为海,落潮为滩,孕育数百种底栖生物,为迁徙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它们跨越千里、穿越季节的生存关键。
从7月中旬起,条子泥湿地便陆续迎来秋迁候鸟“先锋”,至8月至9月达到高峰期。今年秋迁的“先头部队”是黑尾塍鹬,近日已经率先抵达,随后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极危、濒危物种也将纷至沓来。据观测,许多候鸟在此停留2至3个月,完成换羽后继续南飞,条子泥湿地已成为它们不可或缺的生命驿站。
潮起潮落间,湿地见证着候鸟的往复轮回。条子泥这块“鸟类加油站”,将持续为候鸟点亮归途,成为一方生生不息的生态净土。